1
、什么是脑瘫?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2.脑瘫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大体上来说,导致脑瘫的因素分为出生前、围产期和出生后三个时期。 (1)出生前因素:母亲妊娠期吸烟或被动吸烟、酗酒、不适当用药、接触毒物、感染弓形虫、患风湿病、先兆流产、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功能不良以及母亲高龄等。 (2)围产期因素:产前分娩、胎位不正、产程过长或急产、出生时窒息、早产、过期产、多胎及胆红素脑病等。 (3)出生后因素:头部外伤、颅内出血、感染、中毒、营养障碍等。
3.脑瘫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表现为五个方面:①运动功能障碍,早期以运动发育为主;②持续性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③反射发育异常主要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矫正)反射及平衡(倾斜)反应延迟出现,痉挛型脑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④肌张力和肌力异常(牵张反射亢进、关节活动度异常等);⑤随年龄增长的继发性损伤.
4.最新脑性瘫痪有哪些分型
痉挛型双瘫
痉挛型偏瘫
痉挛型四肢瘫
不随意运动型
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5.脑瘫的预后如何? 脑瘫的预后,关键在于康复治疗的早晚、脑损伤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并发症。越早进行帮助、改善会越大,这是因为婴儿早期大脑还没有成熟,容易控制、塑造,要尽可能地促使残存组织发挥代偿作用,争取运动功能正常化,以达到生活学习自理。通过不懈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极有可能培养得与普通人一样适应社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6.如何早期知道孩子是脑瘫高危儿童?
孩子大多数会表现出:
太闹人:易激怒、持续哭闹、睡眠不安等。
太安静:对外界环境不理不睬,过分安静。
太难喂:吸允困难,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的闭合, 呕吐频繁。
太难带:护理困难,肢体僵硬,翻身如滚木样。
太难看:握拳头、“飞机手”(宝宝紧张时出现双臂后伸、旋内(前),呈现飞机机翼样的异常姿势 )、“芭蕾脚”(双足下垂);在学站时,两个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在正中位置等。并有可能伴随智力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言语障碍、视力障碍等异常情况。
7.怀疑儿童患有脑瘫,应该到什么医院什么科就诊?
建议应先去当地三甲级小儿神经内科或者脑瘫儿童康复科就医,确诊是否为脑瘫。如果确诊为脑瘫,就要到儿童康复科或脑瘫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评定,指导康复训练。
8.孩子确诊为脑瘫后做为家长我应该怎么办? 国家有什么样的救助政策?
(1)接受儿童,家长必须认识到此病并非全是不治之症,脑瘫是先天和后天损害的残留现象,病情不再进行发展,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训练后多能不同程度地恢复,轻症可以基本治愈。
(2)帮助找康复机构和家庭康复
(3)目前0~6岁脑瘫儿童国家提供精准康复免费康复训练救助项目,每个地区救助标准不同,详情请咨询当地残联或者相应定点康复机构。
9.常用的辅助器具有哪些?
脑瘫宝宝常用的辅助器具有:踝足矫形器、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矫形鞋垫、腕手保护性矫形器等等。可以起到稳定关节和支持关节,还能对肢体进行固定和保护,预防、矫正畸形,平衡肢体的长度,减少肌肉反射性的痉挛,提高宝宝的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患者的情况、目的以及医生的建议,一般应尽早的选用合适的矫形支具。
10.家庭康复训练中常用的器械有哪些?
康复训练中常用的器械:认知拼装图片、认知拼装积木、捶球训练器、认知玩具、拼装地图、仿真水果、家庭日用品等随即使用。
11.如何对脑瘫宝宝进行培养?
根据宝宝的性格、生活习惯以及爱好,比如对某些事物的执着,对某个动作、某些场合的爱好,可以简单地分析出宝宝的发展方向,比如宝宝喜欢音乐、体育、读书或画画等,就可以在相关方面多进行培养和发展。目前社会上, 有不少脑瘫患者,因为家长的执着、坚强以及自己的努力,不仅生活独立,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或许宝宝在某些方面比较差,但是他肯定有自己热爱的、擅长的一方面,需要家长耐心、细心地去发现,去发掘。 许多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坚强地走下去,-定会改变孩子的命运,改变残酷的现实。
12.脑瘫是否遗传? 工作中,发现极少数脑瘫患儿有家族史,但不足以说明脑瘫的遗传性。所以说,脑瘫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如没有查出遗传基因方面的问题,脑瘫患者可以结婚,脑瘫夫妇生出的孩子可以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