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首页专题专栏永远跟党走征文活动获奖作品
散文类二等奖获得者姚亚英---幸福的保障
发布时间: 2021-07-01 10:46:00
来源:
字号:
  

  

  编者按: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百年历程, 峥峡岁月,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为隆重庆祝党的百岁华诞,全 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坚守初心使命,引导我省残疾人文学爱好者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 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抒写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新时代新风采。省残联主办,省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省残疾人文联,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承办了“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征文经广泛发动征集,全省各市州文学爱好者们积极投稿,她们用文字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围绕回顾建党百年以来各个时期的伟大成就和巨大变化,抒发爱党、爱国之情怀,展现全面实现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宏伟壮举和动人场面,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残疾人,富有时代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此次征文活动共计收到诗歌、散文、小说等征文86篇,经过评委会最终评定从中遴选出获奖作品33篇。

        

  幸福的保障

  ——我与残疾人保障法

  文/姚亚英

     

    幸福,是世间所有人共同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不幸与明天哪一个先来却不得而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全国广大残疾人朋友的苦难与彷徨。今天,作为这部法律的受益者,我怀着无限感恩的心情,讲述一下它给我不幸人生带来的幸福保障和希望。

   风起,生命的约定

   1991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也是那一年我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医生说这种病很难治愈,特别是后期可能致畸或致残。迷茫中似有一种约定在前方等待着我,是否要赴约却身不由己!

  病旅苦寒,二十载的艰难抗争我最终被“不死的癌症”折磨致残。从2015年开始我全身多关节退行性病变,关节腔狭窄、增生、硬化、变形,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最终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2020年我的病情再度加重至瘫痪在床,成为重残。

  身体上的疼痛、精神上压力、经济上的不独立和感情上的波澜如几座大山压得我窒息,几近崩溃。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我曾经和家人说:“如果有一天我突然走了不要为我难过,我死后要捐献眼角膜等可以移植的健康器官。帮助和我一样备受煎熬的人走出困苦的同时,实现我活着所不能创造的人生价值!”。

  免费康复,绝渡逢舟遇残联

  山重水复忧无路,一叶扁舟法渡人!就在我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纠结着还要不要活下去的时候,突然接到榆树市残联打来的家访电话。他们了解我的境况后,让我去残联定点医院免费康复治疗,这于我来说无疑是绝渡逢舟。听到这个好消息时我激动得流泪,正在拜佛的老母亲忍不住哭出了声。她说以后她要拜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是救苦救难的大菩萨。

  走进榆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看到墙壁上醒目的大字“为了残疾人的一切,一切为了残疾人。”突然想起杜甫忧民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有医务人员暖心的服务让我多次感动,一种家的感觉顿时温暖了积聚在心底的寒。针对病情,医生给我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没多久我就感觉腰和腿没有从前疼痛了,渐渐的从坐轮椅到拄拐,再到扔掉拐棍蹒跚行走相继住了六个疗程,每个疗程都有新起色。

  绝处逢生的心情无以言表,残联用爱心撑起生命的帆,祖国用大爱为病残买了单。爱,让我重新站立,直面风雨!

  雪中送炭,电动轮椅碾荆棘

  “在路上,如果没有一双好腿,那就需要有一口好牙!”病情加重后,走路这项最基本的运动对于我就成了负担。每天把着膝盖弓着腰挪行,走几步就要歇一歇。我挪着上厕所、做家务,在吱吱的关节的反抗声中。

  尽管我坚强我执拗,尽管我在《跛行》中曾这样写:“我跛行,我挪行/我甚至想爬行/就是不愿用拐/我怕用了/就再也找不回自己。”可我后来还是用了,不但用了拐。还用了轮椅!

  我的第一部轮椅,是吉林省新诗学会慰问赠送的。因为手关节和肘关节肿痛严重,自己摇不动只能别人推着行走。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残联领导说出了想申请一部电动轮椅的愿望。话说出口马上就后悔了,感觉自己太奢求。不想竟如愿以偿,让我更加感动和珍惜!这部电动轮椅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为我艰行的路碾碎坎坷和荆棘。让我更加坚定了前方的路!

  心灯,培训助燃诗歌梦

  “一个人如果身体有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残疾。”重残后不能参加劳动,我便重拾初心捡起搁置二十多年的文学梦 。虽然我在文学方面略有天赋,曾凭旧作加入中国诗歌学会,诗歌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金奖,但是我非常渴望着能有机会参加上级文学培训,接受专业作家的指导。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能走进文学课堂的梦!

  2018年秋,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残联举办的文学创作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涵小说、散文,诗歌和儿童文学,授课的都是吉林省著名作家。培训结束后举办了“我眼中的新时代”征文,我的诗歌作品获奖并入选《吉林省残疾人文集》。这次培训让我学到很多文学创作方面知识和技巧,让我对远方更加充满信心,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文以载道,助残日的星光

  不想发光的星星不是好星星,试想如果不是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给广大残疾人在方方面面以帮扶以保障,像我这样被现实抛弃的人生存都成问题,又何谈幸福和梦想?除了感恩,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2020年5月,我激情创作一篇散文《爱可抵风雨》。通过讲述我本人及身边残友受益于残疾人保障法的故事,表达了对党对祖国及对残联和社会的感恩之情与自强不息精神。以文发声为全国第30个助残日贡献绵薄之力。这篇散文在吉残网吉林省残疾人网络文化节中展出。我每天在痛苦煎熬中写阳光灿烂的诗歌不为成名成家,只希望自己凝血的文字可以像点点星光,温暖每一个折翼天使的长夜苍凉。

  筑梦黑土,一片暖阳照花红

  “被爱着的事物,都应该反射光芒。”备受政府和残联以及文学艺术界朋友的关爱,我一直生活在感动之中。助力乡村文化,让诗歌点亮生活缤纷黑土地,2018年8月,在榆树市文联指导帮扶下、在太安乡党委政府支持下,我创办了榆树市首家农民诗社。灵魂家园里带领心怀梦想的农民诗歌爱好者一起逐梦远方,以文字形式弘扬世间真善美,传递人间大爱以回报社会回馈爱。

  天道酬勤,农民诗社发展壮大喜报频传!助残圆梦,榆树文联和《榆树人》编辑部扶植我一台新电脑,让我更加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吉林省新诗学会李铁龙会长说:“小诗社大作为,小人物大情怀”;原吉林省文学院院长韩耀旗先生也给予我很高的评价,他说吉林诗人都应该向姚亚英学习。我知道领导们都是在勉励我,心里还是会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2019年,我荣幸加入吉林省作家协会,并被榆树市文学艺术界评为“德艺双馨”会员。几年来我荣获各级征文比赛奖项和荣誉称号30余次,在国内外近百家纸媒发表作品。其中抗击疫情公益歌曲《等到那一天》刊登《华人歌词》并被广为传唱;写父亲的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写母亲的诗歌在《诗刊》发表。所有的花开都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润泽。爱,让我心态更美好,精神更富足!

  最低保障和就业帮扶

  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皆是因为爱!2020年,榆树残联相关人员帮我办理了残疾证升级,村委会干部为我申请了低保。从此我的生活有了经济保障,幸福指数也跟着提高。但我觉得一个人只有自强自立才能更有尊严的活着,可是身体原因很难找到适合我的工作。2021年1月6日,在吉林残联快手直播间,我观看了吉林省残联组织的“就业帮扶真情相助”活动直播,其中一个招募文字编辑的启示,宛如一道曙光给我无限希望,我当即拨通了那个可以解忧的电话号码……

  能够涅槃重生破茧成蝶,我感恩伟大祖国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给予我的一切保障和救助。如果没有太阳高高地照着,我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纸短情长不能尽言所想,就以一首短诗《拿什么回报都太肤浅》收笔,这是我作为这部“暖法”的幸福受益者心灵深处最真情的表白:

  “3000笔墨太短,卅载功绩太多/如果没有你,我不敢去假设/感恩你给的一切/就让这幸福深深覆盖残缺/拿什么回报都太肤浅/只有活成你期待的模样/反射你给的光芒/才不负保障,不负恩泽。”

  

    作者简介:姚亚英,女,1973年生。肢体二级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榆树市作协理事、德艺双馨会员,榆树市农民诗社社长、中诗网论坛副主任编辑。作品在《诗刊》《人民日报》《吉林日报》《华人歌词》《海华都市报》《世界日报》等海内外近百家报刊发表,入选包括中国诗歌学会期刊在内的几十种文集和年选。获得各级奖项和荣誉30余种。

  

责任编辑: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Copyright(C) 2003-2020 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

吉ICP备06002238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680号

邮编:130040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545号

网站管理:吉林省残疾人信息中心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