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首页信息动态业务动态
如何让康复服务提质增效?吉林正在这样做
发布时间: 2025-11-21 10:35:30
来源:
字号:

▲“十四五”以来,吉林省政府连续将残疾人康复服务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已有55.6万名残疾人获得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明显改善。图为残疾人在吉林市船营区香麓社区“吉康之家”进行日常康复训练。


家住吉林省伊通县的闫大爷,脑溢血发病后常年卧床,连坐起来都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自主吃饭、换衣服……这些寻常的动作都是他难以实现的生活壁垒,无法自理又让他在心理上有着浓浓的挫败感。


了解到闫大爷的情况后,社区康复协调员主动上门为其讲解扶残助残政策,帮他申请了县残联组织开展的居家康复服务。在专业康复师的服务和指导下,经过抗痉挛、平衡能力、核心肌力等康复训练后,闫大爷不但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还可以站起来走几步。闫大爷笑着说:“没想到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我又能重新站起来了!”


闫大爷的转变,正是吉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精准落地的生动缩影。2025年以来,吉林省残联聚焦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启动“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提升年”活动,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注直抵残疾人心中。


调研  以需求导向绘制高质量发展路径

康复服务是残疾人生活质量提升的基石,更是突破其身体局限、追求美好生活与社会融入的关键保障。“十四五”以来,吉林省政府连续将残疾人康复服务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已有55.6万名残疾人获得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获得感明显提升。


为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吉林省残联多次深入基层残联组织和康复机构、残疾人家庭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康复服务现状、残疾人康复需求以及康复辅具产品研发应用情况。


调研中发现,虽然吉林省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得到基本制度保障,但是保障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基层,部门协同合作不足、康复服务资金缺口较大、服务质量欠佳等情况较为普遍。肢体残疾人外出接受康复治疗困难、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缺乏科技支撑等现实难题亟待解决。此外,基层康复服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发展的问题也亟须破解。 


破局  四线发力促进康复服务提质增效

吉林省残联紧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残疾人的急难愁盼,布局打造一批具有撬动性和突破性的平台、载体和模式,从而激活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加强政策引领,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提供制度保障。2025年4月,吉林省残联会同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等9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若干措施》,从加强康复服务供给、提升康复工作效能等5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措施,不仅为深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提供了政策指导,也推动了各部门进一步协同发力、精准帮扶。


此外,新版吉林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的修订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进一步丰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内容,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从“基础保障”迈向“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发展奠定基础。 


增加资金投入,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提供物质保障。2025年,吉林省残联、省财政厅制定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康复补助资金实施细则等,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项资金保障和规范管理要求。省财政厅积极支持残联推动康复服务提质增效,安排康复补助和项目资金较上年实现了大幅增加,省级康复资金年投入创“十四五”之最,为各地开展康复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坚持项目带动,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吉林省残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靶向发力精准破题。着眼解决肢体残疾人不便外出康复难题,全面推广残疾人居家康复项目,今年已为5000多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着眼解决残疾人社会融入与自我认同的困境,培育了20个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服务残疾人1500多人,残疾人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着眼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策划实施的科技赋能辅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康复治疗服务项目等均在稳步推进中。


强化队伍建设,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人才保障。吉林省残联深入开展残疾人康复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依托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省级残疾人康复业务规范化培训基地等技术资源中心,加大康复业务规范培训力度,对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业务骨干培训全覆盖。举办“康复云课堂”15期,1300多名康复业务人员参加了线上培训。一大批省内知名康复专家加入省残疾人康复协会,提升吉林省残疾人康复理论研究和康复评估诊疗服务能力。


成效  数据见证服务质效


据统计,2025年以来,吉林省各地残联组织已经为10.4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提前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共有2800多名各类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救助,符合条件且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实现“应救尽救”;智能仿生假肢、盲人智能眼镜、语言转换眼镜等高科技辅助器具也即将真正走进残疾人的生活,一项项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在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Copyright(C) 2003-2020 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

吉ICP备06002238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680号

邮编:130040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545号

网站管理:吉林省残疾人信息中心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