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残联,梅河口市残联:
为做好“十四五”全省残疾人信息化工作,根据《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省残联制定了《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实施方案
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
2022年2月21日
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实施方案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依照《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提高残疾人事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发展导向,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数据驱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为抓手,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残疾人事业改革发展的融合应用,努力提升残疾人信息社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发展目标
加快残疾人事业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云计算、5G、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增强残疾人服务保障能力和残联组织自身数字化建设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创建符合吉林省特色的“智慧残联”发展目标和信息服务工作模式。
三、主要任务
——完善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完善残疾人“一人一档”,推进残疾人大数据建设、分析、研究和应用,为残疾人事业科学决策、绩效管理与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开展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涉残信息的交换共享,提高残疾人事业管理、服务、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完善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同级政府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助残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全面融通融合。
——强化残联网站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智慧残联”信息服务能力,推进残疾人事业线上服务和新媒体运用,进一步提高残联系统网站适老化和无障碍水平。
——加强数据和信息安全管理,全面实现市、县残联物理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形成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网络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工作机制。省残联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残联有关要求,强化全省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设计和组织协调,发挥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度,提高信息化工作领导力和创造性。各地残联积极配合,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创新服务应用。
(二)全面推进“智慧残联”建设。
按照中国残联信息化工作标准,加强省级顶层设计、建设、管理和技术创新,推进残疾人业务系统升级运维,全面提升残疾人信息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和保障能力。强化各级残联和残疾人服务机构互联网接入和应用水平。推动电信运营商支持残疾人电信业务资费优惠,合理降低残疾人使用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在残疾人“同梦、同行、同心”4G卡关爱套餐基础上,利用信息助残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开发、推广“5G同福卡”“5G同享卡”升级版和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人专属公益产品等信息助残项目,让更多残疾人享有信息社会生活便利,全面推进全省“智慧残联”信息服务水平。
(三)推进残疾人大数据建设。
根据业务决策和公共服务需求,开展宏观决策支持、业务主题分析、基础数据展现等大数据运用,支撑科学管理与决策。整合政府有关部门民生数据,依托人口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全省残疾人工作大数据。切实做好残疾人基础数据、专项调查数据、残疾人事业统计数据、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数据的综合管理、技术支撑服务。进一步完善吉林省残疾人事业数据标准规范、数据交换共享目录和开放平台接口,完善数据交换机制。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积极纳入全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开展与公安、民政、教育、社会保障、卫健、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动态信息交换,为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四)做好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
围绕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按照中国残联和统计主管部门有关残疾人事业统计标准,规范统计台账填报工作,提高源头数据整体质量,结合业务工作推进统计数据服务,发挥统计数据支持作用。推进残联统计指标在相关部门涉残工作统计中的对接与应用,为各级党委、政府涉残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切实加强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监测等工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五)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升残联系统网站、政务号等融媒体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内容承载和信息服务的规范引导。整合“一张网”服务资源,汇聚残联系统和社会服务资源,重点围绕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就业、创业、社区服务等开展“互联网+助残服务”,进一步提升网站在线办事和服务能力,加强残疾人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的运用,丰富面向残疾人的服务方式,提升宣传残疾人事业能力和助残服务水平。推进残联系统宽带互联网接入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加强残联网站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做好信息无障碍应用示范。
(六)保障信息安全。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配齐用好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开展网络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和安全等级评定,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推进全省残联系统电子政务外网物理接入,开展业务应用、数据交换等工作。
(七)强化人才培养。
健全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队伍,积极采用引进、培育、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办法,打造一支熟悉残联业务、精通信息技术、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应用、维护和服务队伍。开展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积极引入信息化工作新理念、新方法创新培训模式和渠道,全面提升残联信息化人员素质和能力。
(八)落实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信息化经费预算,保障必要经费投入,确保“十四五”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和发展需要。